top of page
底-01.png
艋舺拚場2-03.png

採訪撰文 / 發現故事 陳仕哲
Photo / 劉秝緁

閩繡傳承,對上纖維創作

在康定路轉角的南新繡莊,身形瘦小的阿美姐,低著頭以針線為畫筆,勾畫著凡間對眾神的華麗敬意。從1977年嫁到南新繡莊,阿美姐就跟著公公學習的福州閩繡技藝。一開始技巧還不嫻熟,從花葉裝飾邊開始,在還沒有電繡的年代,每一條線,都要靠手工完成。

在南新最鼎盛的時期,繡莊共有二十多個刺繡師傅。隨著電繡引進,繡莊節省了許多人工,但由於宗教周邊產業的式微與斷層,現在南新只剩下阿美姐一位繡師。南新繡莊至今仍然以堅持以傳統技法、棉花襯裡,並以手工縫製金線,呈現眾神、龍鳳的立體感,讓祂們躍然於綢布上。

初次見面阿美姐時,她表情不多,像是個保守嚴肅的人。不禁讓人好奇,當她看見拼場創作者的作品,會有什麼想法呢?

這一天拉開落地玻璃門,走進南新繡莊與阿美姐拼場的,是纖維創作品牌potatogiraffe的愛波。因為喜歡纖維與身體的觸感,愛波自學纖維創作,成立創作品牌potatogiraffe,藉由編織與刺繡,延伸台灣自然和土地的顏色和線條美感。

在田野研究與藝術創作之間,愛波選擇連結兩端,以宮廟、祭典、原住民等傳統文化作為創作底蘊,希望學習從在地生活的脈絡中,梳理出當代臺灣美感的視覺觀點。一直期待走進傳統繡莊見學的愛波,這次終於第一次走進傳統繡莊,與資深的師傅交流。
 

運用照片-02.png
運用照片-03.png
刺繡職人的交流與啟發

在策展團隊第二、第三次拜訪後,與阿美姐間生疏的逐漸被融化。這也是阿美姐第一次遇到從事刺繡的創作者前來交流,她不藏私的分享了許多刺繡的私房秘訣,例如運用米湯上漿讓綢布平整便於刺繡,以及藉由描圖紙、針及痱子粉將版型放樣的小技巧,也讓愛波在創作技法及風格上,有了新的衝擊。

運用照片-04.png

愛波也與阿美姐分享她在構思創作過程蒐集靈感的方式,其中一個就是造訪宮廟。愛波經常在廟宇發現意想不到的生猛配色組合,這些都拓展了她的美學視野。在萬華的廟宇中,龍山寺、青山宮及清水巖都是她的曾造訪取材的廟宇,其中清水巖的沈穩的配色,最讓愛波印象深刻。阿美姐則特別推薦愛波到龍山寺旁的艋舺地藏王廟看看,那裡有許多南新繡莊的精彩作品。

刺繡是需要高度專注的工藝創作,這對跨世代的創作者,也聊到彼此創作時的情境。阿美姐總會用手機播放串流音樂,像是經典臺語歌曲的演奏曲,讓自己的思緒穩定。愛波的創作則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,本身也跨界參與獨立樂團的她,音樂是一種會讓她分心的情境。

明暗八仙 艋舺拚場

在這次艋舺拼場的刺繡主題,南新繡莊非常難得拿出壓箱16台尺(480公分)巨幅八仙綵參與拼場。現在廟宇的形制不如過往巨大,因此幅寬這麼長的八仙綵其實很少見。原本八仙綵只會在有客戶訂製後,才會在下擺縫上流蘇,為了這次參展,阿美姐特別趕工縫上流蘇,因為她覺得「這樣才是八仙綵,才會美呀!」

而potatogiraffe則選擇以「暗八仙」披肩,與經典傳統八仙綵對話。暗八仙指的象徵八仙的葫蘆、團扇、魚鼓等八仙配件,也是傳統宗教作品中常見的元素。在這次創作中,愛波首次嘗試南新繡莊金邊繡線及棉花襯裡的技法,讓各個暗八仙元素有了鮮明而立體的輪廓。完全手工繡製的圖案,讓阿美姐也非常稱讚愛波的耐心及作品的精細。

對於像potatogiraffe這樣從傳統文化出發的創新嘗試,阿美姐有著很開放的態度。「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,就讓他們去發揮,這樣很好呀!」阿美姐這麼認為。從二十多個師傅,到阿美姐一人,南新繡莊見證了時代變化。落地玻璃門後的狹長作坊,像是一道傳統技藝的櫥窗,阿美姐持續的創作,以及與愛波交流後的傳承與創新,讓屬於臺灣的華麗有了新的生命。

運用照片-05.png
運用照片-06.png
運用照片-07.png
bottom of page